分类: 心得分享

  • 金缮中开片渗漆的一些处理心得

    IMG_7818

    在以前的博文中也提到过,因为大漆的渗透性,在遇到开片器物,用漆灰补缺时,往往很容易造成因大漆渗透进开片而导致二次污染,而且这种污染将极难清除,所以需特别小心,前阵子一位爱好者也发来图片,也是遇到这个问题,和我交流讨论,这个情况已经比较普遍,应该引起足够重视,我本人当然也有过类似教训,所谓没有教训哪来经验和体会,所以在后期我一直非常谨慎的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,虽然在一些难以控制的情况下,仍会难以避免的发生,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来防止和处理,借此就对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简单的说一说。也给公众号和博客增加点内容。

    (更多…)

  • 金缮修复与保护观念

    金缮 南宋紫口碗 七分醉

    修于明处,欣赏残缺之美,金缮修复在提升器物价值的同时兼具美感,当运用完全传统工艺时更是天然环保、耐候性极佳,对于茶器、食器的修复尤为适合。也基于这些优点,现在很多藏友也都喜欢选择用金缮来修复自己手里残破的器物,同时也有很多人想学习金缮这门传统修复手艺。

    但不管是出于爱好还是有心希望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金缮修复者,却千万不能忽略“修复”两字,研习和感受传统漆艺之道的同时,我们应该始终以一种敬畏和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器物,特别是面对类似高古瓷或其他文物级别的器物时,既然是一种修复手段,那么无论在检查、记录、清洗、拆分、加固、粘接、补缺的每一个环节,都应该严格遵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道德准则,并以“保护”二字为重,需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器物所承载的背景信息与文化价值,对器物的材质、受损情况等应该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和判断,并且在选择修复材料时,不能简单的只凭几管大漆,而应多方位了解各种保护修复材料与工艺的性能、特点,灵活运用,一切都应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性修复前提下进行操作。

    (更多…)

  • 博客需要多更新了

    博客开通已经有几个月,平时修复任务较重,疏于打理,在博客上发布的作品也不多,一直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,所以之前博客我也并未在微信和论坛上公开,现在有关注的朋友在微信圈里推荐了博客地址,也希望我能多提供一些修复方面的资料,也提了一些建议,所以接下去我也一定尽量找时间来打理博客,把以前的一些作品多整理一些发上来,有时间了我会写一些修复过程的文章,有条件的话甚至视频,重在交流,也希望藏友们能多关注,多支持。

    有对漆艺和金缮或修复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加我微信:13305719315,或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,称我七分或大吴都行,相信多交流和沟通对技艺的增进也是有很大帮助。

  • 金缮与茶道

    DPP_0195

    看过一些关于金缮和茶道的文章,颇有感触,也想说点自己的理解,自己对茶道并无太深的研究,理解的可能略清浅。

    金缮与茶道确是不能孤立开来,金缮从精神面来说,就源于茶道精神,最早就用于修复破损的茶具,以大漆修补,应用漆艺的技法,大漆本身具备纯粹环保及优异的耐久耐潮耐高温等物理特性,再者金银贵金属本就可当食器,修复的的茶碗即可放心的直接用于喝茶,这一点是传统古陶瓷修复是很难做到的,原色修复需要用到大量的化学配补粘合材料,上色和釉补都需要应用合成漆、化学材料。从修复效果上来说,高品质的原色修复展现的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效果,而金缮展现却是另一个看的见的表达缺陷美的形式。

    「完美是一种美,未竟亦是另一种美,残缺之美」,日本茶道文化就有七大美学:缺陷、简素、枯槁、自然、幽玄、脱俗、静寂。茶道欣赏残器、缺陷之美,残缺就被视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。中国作为茶文化的起源,与茶道文化同样有相通之处。金缮做为一种看的见的修复,与茶道文化密不可分,精神面上,茶道追求精神上的「一心」,宣导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,并欣赏缺陷,甚至为了体现这种缺陷美,茶道中的茶碗,不论造型与色彩,都可常见到不均衡对称的瓷器。而金缮修复也正很好的符合了这一精神。

    说到这里,也想说说自己,身边亲友常说我这人有时完美主义甚重,自己觉得确实是有点,凡事都要求完美,有时也让自己挺累,特别是从事修复工作,完美主义有时就是一种自虐,真的深有体会,所以「以完美之心之工,待不完美之事之器」,希望是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一个态度,但同时也告诫自己,很多事情做不到完美,要坦然一些,只要用心尽力为之。

     

  • 与大漆为伍

    之前有介绍过,金缮从工艺角度上来说,可属于传统漆艺范畴,而这里所说的漆,并非现在人们观念中的化学漆,却是「天然生漆」,说起生漆,就有太多东西可讲,而在我看来,生漆最珍贵之处莫过于它的环保性,生漆纯天然,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用品,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,这种特性在如今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显的弥足珍贵。

    生漆干燥后有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环保,但未干透前的生漆却对人体皮肤具有极强的致敏性,也被人们称之为“漆毒”,或叫大漆过敏,也俗称“漆疮”、“漆咬”、“中漆”,这种特性确实让人难以理解,而且厉害的是大漆的致敏物质是挥发性的,也就是说不一定要皮肤接触到漆液,大漆在干燥过程中挥发的致敏物(致敏源即漆酚)通过空气传播侵入人体,绝大多数人(至少85%以上)就极易过敏,过敏程度有轻有中有重:

    轻的脸面、手背、手指肿胀发痒,起疹子;中的面颈、四脚红肿,起水泡,奇痒,焦躁不安,还会出现发烧等症状,重的据说面部肿大、眼睛肿的都睁不开,全身肿块并有密集水泡或大水泡,奇痒难忍,感染溃烂流黄水,治疗后都要换一层皮,但这种重度反应并不多见,仅占千分之几。

    在我开始金缮修复,最初接触大漆时,自己原先就有过敏史,刚开始时还有些小心翼翼,但一段时间后,貌似一切相安无事,天真的以为自己属于大漆过敏免疫,不禁窃喜,还以为因为常吃过敏药,可能有抗体了,却没想最终还是没逃过漆毒,在接触大漆大概一个月后(应算是潜伏期了),手臂、脖子、耳后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过敏反应,一开始不算严重,出现一些丘疹、红肿,自己也并未太去在意,以前过敏习惯了,随便吃了点药,想着很快就能抗过去,也没停下。但没过几天,就全面爆发了,算是属于中度反应,但已经让我尝尽漆毒之苦,几十年来第一次发生这么严重的过敏反应,手臂手背全是水泡,奇痒无比,不抓受不了,愈抓又愈痒,还会破,最终还是没抗过去,听医生话,先远离致敏源,停工了将近一个月。虽然渐渐平复,但在此后大概半年多时间里,虽然没头一次这么严重,但断断续续,漆咬始终如影随形,直到现在才感觉基本已经有抗体了,我想我身体已经过了漆毒这一关,最重要的是心理上已经不再俱怕大漆,反而越来越享受与大漆为伍。